祈福納祥的最佳地點是在大大小小的寺院佛塔,杭州也不例外,東南佛寺,錢塘為勝,曾經的法海不懂愛,但更多知愛懂愛的人,還是會到杭州禮佛祈福,求得平安的同時,收穫美麗的風景和寧靜的心情。
祈福
A、去靈隱,去那仙靈所隱之處
如果說到杭州旅遊有兩個「不可不去」之處,首推西湖,其次就是靈隱。新年裡遊客扎堆的,斷橋是一處,而更鬧猛的,在靈隱。微博上有個最新版2013最靈的十大許願池,排在第一的便是杭州靈隱寺。
靈隱歷史悠久,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除了寺院,這裏還有一處景緻,就是飛來峰。江南山清水秀,但到了靈隱一帶,山上怪石嶙峋,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故稱「飛來峰」。
綿綿陰雨中,探訪靈隱寺,別有一番風味。從曙光路一路往西,過了黃龍體育中心,車流便擁擠起來,玉泉、洪春橋、九里松、石蓮亭……一站站挪過去,四個輪子比兩條腿快不了多少。幾乎每個節假日,去靈隱的路上都不輕鬆,似乎是在用另一種方式來考驗你這顆禮佛祈福的心:要夠耐心,夠誠心才可祈求福瑞。
進入靈隱,便是進入了一個空靈的世界。煙雨蒙蒙,山色縹緲,宏大的寺廟在密布雨簾中,與山色融為一體,更有一種美妙禪境蘊涵其中。點一炷香,拜一尊佛,願望揣在懷中,讓沉靜的心默念。
靈隱的看點,不止一處。470多尊飛來峰石刻佛像,神態各異,惟妙惟肖。金光燦燦的靈隱銅殿,飛檐雕瓦,翼角飛舉,蔚為壯觀。如果你喜歡登高,便可再往山上去,往上走200米,就是永福寺。同為慧理禪師開山創建,春天到寺里的茶院喝杯茶,雅緻至極,推窗滿眼山景,入內滿目清雅,伴著幽幽茶香,品禪論道,就像到了世外桃源一般。
再走一段石階山路,就是更清凈的韜光寺。這段石階又高又長,但值得一行。傳說中呂洞賓就曾在此地煉丹,而且韜光寺的視野開闊,登上枝葉覆蓋下的亭台,可以一直望到遠處的西湖。
韜光寺的視野若排第二,排第一的就只能是靈順寺,號稱天下第一財神廟。每年大年初五,是靈順寺最熱鬧的時候,就在靈隱寺邊,一條索道可以直接把你拉到300米高山頂祈福求祥。但若自己登山,可以收穫更多樂趣,一路攀登,樹木蔥鬱,曲折盤升,登高望遠,三面雲山的西湖盛景,甚至錢江雄姿,都可以盡收眼底,頗有一覽杭州小的豪邁。
B、三天竺,遇見三生石
遊客愛逛靈隱,本地人則會再往南走些:下天竺法鏡寺、中天竺法凈寺、上天竺法喜寺……千年前的古寺,連名字都那麼古典雅緻。
古話說,錢塘佛寺,天竺為勝;天竺有三,上天竺又其最勝也。上天竺法喜寺,位於白雲峰下,始建於晉朝,興于唐,盛于宋,是白衣觀音的起源地。正月裡頭,寺院里也充滿著喜氣,紅燈籠一串一串,從高大枝頭掛下。庭院里的五色經幡,隨風飄蕩,既莊重又繽紛。高高的院牆上,刻著《上天竺法喜講寺記》,不知由誰帶頭,每一個走過路過的人,都會去摸一下題記中的某個字,有的是「幸」,有的是「福」,還有「靜」、「慧」、「修」等等,有的字刻得高,那就使勁夠,踮起腳,一小跳,手掌用勁往上摸,彷彿那一摸,就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願景。
在上天竺,五步一停、十步一歇,不是腳累,是寺院裡布下了太多的格言警句,值得一讀。「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發脾氣,那是短暫的發瘋」;「懂得化繁就簡,才能舉重若輕」;「人要知苦惱,才會本分不妄求,人要知慚愧,才會謙虛不自大」……讀一遍,再揣測一次,有點意思。
禮佛、祈福,在寺院里走一圈,就到了飯點。上天竺的齋飯也是很有特色的,無論外面的物價怎麼變化,這裏已經維持了很久的五元一份。先買票,然後排隊,一碗米飯,一盤素菜:豆腐、白菜、胡蘿蔔、香菇、烤麩,再加免費的清湯一碗,簡簡單單烹制,也許就是菜肴本真的味道。
吃罷飯,沿路往山下走,不用上到公路,沿著山澗小溪,自有彎彎繞繞的步行道供你踏足。在三天竺禮佛祈福,更帶著徒步旅行的意味,踩著石板小道,望著滿山青翠,聽著叮噹泉涌,十來分鐘,便是那中天竺,再往北,快走也就幾分鐘,就是下天竺。小道還未走厭,景緻就接二連三,還帶著小驚喜,比如遇見三生石。
三生石的位置,就在法凈寺后的蓮花峰東麓。循著路牌,剛上山不久,便是了。高大陡峭的巨石,分三塊,一塊代表前世,一塊代表今生,一塊則是來世。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還有模糊無法辨認的碑文。據說碑文是解放前就刻上去的,講的是唐代隱士李源和圓澤和尚三生相遇的故事。明明是兩個男人的友誼,後來卻演變成男女盟約的象徵,情定三生的夢想,在如今這個浮華年代,更加稀缺也更讓人憧憬。三生石,立在草莽間,也許就是等著一對對有緣人前去拜謁。
C、凈慈寺中,鐘聲悠揚
「南屏晚鍾,隨風飄送,它好像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悠揚的歌曲被無數人傳唱,但很多來杭州的遊客都會忽略這一景緻。南屏晚鍾,鍾在何處?如今,它就安安靜靜地置於南山路上凈慈寺內。
凈慈寺也是杭州的一座古寺,距今1000多年歷史了,身處繁華的南山路上,寺院的大門低調而不招眼,腳步匆匆者一不留神就會錯過。
但入了大門,古寺的氣派仍在,庭院開闊,殿堂恢弘,而與靈隱、天竺不同的是,進門右側就是一座鐘樓。
鐘樓里,置放的自然是口大鍾。原來凈慈寺初建時就設鐘樓一座,明代時嫌舊鍾太小,重鑄了一口重達10噸的巨鍾,因鐘聲洪亮,再加上寺后南屏山多空穴,所以晚鍾敲響,遠飄大半個杭城,便有了「南屏晚鍾」的美名。只是巨鍾在戰亂中消失,如今的大鍾,是上世紀80年代重鑄的,有興趣的遊客,都可以花上10塊錢,上去敲一記,聽聽這鐘聲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麼清越悠揚。
凈慈寺處處古?,庭院里一口小井,看似極普通,卻是濟公和尚的運木古井。傳說當年寺院大火,需要重建。濟公用法力從四川運來木頭,順著長江水放到東海,流到錢塘江后,就從這古井裡一根根冒出來,何等神奇。有人想藉助這神奇能量為自己斷一個將來,一個大男生牽著女孩的手,問師傅:「這裡有沒有求籤?」師傅搖頭,還不忘多解釋幾句:「有些小廟或許有,但求籤是道教的傳統……」娓娓道來,和藹又親切。
凈慈寺對面,就是著名的雷峰塔。祈福許願后,不妨登塔臨湖遠眺。白蛇為愛被壓塔下,在蛇年登上塔頂,是否更會為其愛情感動?
D、走進香積寺,走進喧囂中的安寧
法華寺、冠山寺、鳳凰寺……杭州的寺院還有很多,近年又恢復的一座,在城北,叫香積寺。
香積寺建寺有1300多年歷史,舊時盛名江南,明清時據當地百姓說是靈隱的下院,被人稱作「運河第一香」,後來在紛亂中被拆,直到四年前重修才再次展露英姿。
香積寺的位置更靠近市中心,四周更是臨著商業街和居民區,正因為如此,和一般的寺廟相比,面積偏小,但勝在精緻,檐下的銅雕銅刻,即使只有一毫米厚度,上面梅蘭竹菊的圖像依然栩栩如生。
而到了晚上,寺院燈光一亮,更是金光熠熠。四個大殿的銅屋頂,用琥珀色燈光一襯,映襯出獨有的「銅」質感,更有佛光普照之感。
香積寺附近,還有運河美景和大兜路、勝利河兩條美食街,悠遊到這裏,在吃飯品茗賞景之餘,走進這一處市中心的清靜之地,也可以在喧囂中給自己心靈換回片刻的安寧。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