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季後,顯示器產業由谷底翻身,走向正面的循環。其中在電視面板部分,走向高對比、高彩域規格,台灣面板廠商開始推出4K2K、廣色域顯示器,南韓廠商也推出OLED TV顯示器,除將顯示器規格提升,更在高附加價值領域正面對決,期望推動一波採購或是換機動能。
然而,由於全球液晶電視市場漸趨飽和,而且中國大陸在2013年6月後停止家電下鄉補助,加上4K2K顯示器的製播內容不足,以及周邊硬體措施尚未完善,自2013年第2季後,這波反彈的動能開始趨緩。另外,各大面板廠為能去化產能,創造電視面板以外的利基型產品及市場,也積極開發商用面板,包括商用廣告看板、透明顯示、教育用等顯示器等,於今年全球的各大平面顯示器展場中,亦可見到產品的推出及推展的動作。
工研院IEK調查各類中小型TFT LCD產業回顧發現,在中小尺寸面板維持成長趨勢方面,當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持續。2013年智慧型手機面板於高階產品走向大尺寸、高解析度趨勢;面板尺寸以5吋為基準點向上發展,6.5吋為終點。解析度則是以Full HD(1920 x 1080)為標準配備。
但必須注意的是,高階智慧型手機雖是市場動能的重要推手,但產品周期明顯縮短,幾乎僅能支撐一季的動能,這代表高階手機市場也漸漸進入遲滯狀態。
目前高階手機面板掌握在日韓廠商手中,台灣雖然開始出貨,但供應量相對偏低,主要癥結還是產品品質、良率及供應量的問題。相對於高階產品,中低階產品需求於今年第1季開始大幅提升。其中面板尺寸集中在4.X吋區間,解析度圍繞在200~330 ppi空間。
但必須注意的是,中低階手機售價愈來愈便宜,而且面板製作並無太大的技術門檻,因此競爭激烈,各面板廠的利潤空間將持續壓縮;未來中低階產品尺寸也將走向放大趨勢,屆時不論高解析度或中低解析度產品,都將會在4.5吋以上的空間競爭。而面板供給方面,高階還是以日韓為主,但中低階產品,就不一定是台灣及中國大陸的競爭,日韓也會跳入戰局,爭取市場空間。
在平板電腦產品方面,2012年第2季後就呈現低價化的趨勢,帶動讓市場需求躍升;但也因低價化原因,面板規格提升的速度較智慧型手機的進程為慢;在2013年第2季前,解析度最高只到256ppi等級,但在第3季後,各大品牌廠商開始推出300ppi以上等級的平板電腦,正式推動解析度的戰爭。
2013年開始,蘋果以外的品牌廠商,嘗試開發8.X吋產品,期望瓜分蘋果市占率。其他筆電廠商也跳進此領域,推出平板及筆電可分合使用的產品,嘗試將面板尺寸由10.X吋,推向11.X至13.X吋領域。
就面板供應而言,品牌廠商的面板供應主要掌握在韓系面板商手上,台灣與大陸以供應中階及低階面板為主。
未來平板面板開始走向高解析度規格,台灣能否掌握機會,將是影響中小尺寸面板產值的重要關鍵。
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部分就是車用面板,雖然車用面板成長幅度不如智慧手持裝置用面板,但相對穩健。
(作者是工研院IEK研究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