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客家人僑居全球各地數十年,第2代使用客語的機會不多,文化不易傳承。全球客家會成員於巴黎召開年會,提到傳承的危機感與使命,客委會也把找回青年列為重點工作之一。
「歐洲台灣客家聯合會年會暨全球台灣客家懇親會」今年於巴黎召開,由歐洲台灣客家聯合會總會長李永慶主持,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萬梅、歐美非亞各洲各國的客家會長參與,中華民國駐法代表呂慶龍也出席致辭,並宴請會員。
鍾萬梅於開幕致辭時說,客委會近年召開全國客家會議、全球客家懇親大會,建立「客語薪傳師」制度,達成「客家預算」倍增、訂定全國客家日等成績。
他說,在這些基礎上,未來的重點工作還包括針對青年傳承客家文化,拯救快要失傳的客家音樂和藝術,創新客家特色產業,整合客家學術研究界的力量等。
海外客家人僑居多年,文化傳承並不容易,尤其若是異國聯姻,第2代要學會客語更是困難,能說中文就已很慶幸。
西班牙台灣客家會長黎萬棠在「海外客家會文化傳承的使命」專題演講中表示,要在海外傳承客家文化,危機感是存在的,各國客家會可做的是對內舉辦活動,多多使用客語、講述習俗,對外可參加居住國的其他台灣社團和當地活動,順勢推廣客家文化和文物展覽。
老家在桃園縣中壢市的黎萬棠稍後受訪時說,參加客家會的成員確實都有些年紀,有些人平常四散在各大洲,很珍惜懇親會這樣的活動,寧願不去觀光購物,也要聚在一起說客語。
黎萬棠自己就很重視文化傳承。他與西班牙籍妻子育有一子兩女,他們能聽懂一些客語,曾返台參訪客家庄,認識父親的族群文化,也認同自己的客家血統。
李永慶受訪時也表示,在海外,最基本的就是要在家裡講客語,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參加客家聚會,未來孫子也會送回台灣體驗客家文化,「不要讓人家說客家語言100年後會結束,我不相信」。
另外,呂慶龍勤練好幾天,成功以客語演出拿手布袋戲。他對全球客家會成員暢談台法關係30年發展及公眾外交時說,台灣在外交上處境特殊,但有經貿長項,努力爭取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這就是客家精神的一種體現,也就是「很辛苦,很困難,但我不放棄」。
年會議程還包括「客家電視台與海外客家」及綜合座談,於16日晚間閉幕。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