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理財產品市場五年來飆增12倍,但最近抗議頻傳,凸顯「影子融資」的潛在威脅。 新華社 |
中國的理財產品市場以驚人速度成長,但最近許多地方相繼發生抗議活動,也凸顯「影子融資」對大陸金融體系構成的潛在威脅。
根據「全國銀行業理財資訊登記系統」15日發布的報告,今年上半年的銀行理財資金帳面餘額已達12.65兆元,較2013年末激增23.54%,為投資者帶來約2561.3億元的收益,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2%;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息只有3%。
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共發行8萬7718個理財產品,累計募集理財資金49.4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1.25%和47.57%。
理財產品規模 5年增12倍
獨立於正式籌資管道之外的「影子融資」,如今已是大陸中小企業籌措資金的重要管道。中國的理財產品市場規模自2009年以來,已經飆增12倍以上。
幾年前房屋業景氣大好時,地下融資隨著房地產泡沫一起壯大。到了房地產業陷入低迷,中國政府在努力維持穩定成長之際,卻仍得積極防範正式金融體制外的風險。而理財產品在充滿矛盾的環境中飛快成長,難免便糾紛四起、危機重重。
成都市一群投資者12日聚集在政府辦公樓外,抗議當地一家大型信貸擔保公司未能償付該公司為某家小企業擔保的貸款。
11日,更有幾十名投資者在中國工商銀行的廣州和上海支行外抗議。因為他們購買了工商銀行代銷的一檔信託公司產品,卻被告知需要再等15個月以上才能拿到兌付款,他們要求工商銀行介入並擔保兌付。
抗議者在工商銀行廣州支行外舉起「騙子工商銀行,還我血汗錢!」的布條。該信託產品的說明中並未提及發生違約時,工商銀行是否負有責任,但投資人宣稱工商銀行曾向他們保証該產品的風險很低。
理財糾紛 各地層出不窮
中國的監管部門因憂心債務積聚可能衍生的衝擊,長期來一直在限制影子借貸的擴張。信託公司在中國所謂「影子融資」的體系中,擔任的是籌措貸款與投資資金的管道角色,外界早就預期中國信託業者遲早會出現違約潮,只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
然而,近幾個月在中國各地層出不窮的類似抗議活動似乎在提醒人們,當問題發生時,要找到為此事負責的人恐怕很難。
四川的抗議凸顯出,規範不周的信用擔保公司未來可能惹出大麻煩。這類公司如今是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一個重要媒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通常要求借款者提供價值相當高的抵押品,而小企業很少有這類抵押品。但如果另一家公司承諾在借款者無力還債時代償貸款,銀行有時便願意提供貸款。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